2023-11-06 09:43:03 提問 | 共4條回答
趙風臣
2023-11-06 10:00金融領域專家第一個原因:根本就不知道理財產品是什么東西,去銀行的時候很反感柜臺人員去介紹理財產品,覺得這是騙人的。
銀行每一年都是需要去完成相應的指標的,而這些指標就落在了銀行工作人員的頭上,有一些工作人員為了能夠完成任務拿到更高的提成,經常會將客戶的錢直接就存著保險,而這樣一來,如果客戶想要提前去支取的話,那么本金就會損失的比較嚴重。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后,銀行的公信度自然就會降低。
第二個原因:一種根深蒂固的想法,覺得錢放在銀行里面是最安全的,比較信任銀行。
其實大家明明知道銀行的存款利息很低,但是依然還去銀行存款,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信任銀行。因為和其他財富管理的產品相比,銀行是最早出現在大眾眼里的,而且在很多的心目中,覺得銀行是不會跑的,因此去銀行存款是一件風險特別小的事情,甚至可以說是零風險的事情。
第三個原因:從風險角度來考慮,覺得銀行存款是風險最小的。
眾所周知,銀行存款的利息的確是要比其他的理財產品或者是投資產品的利息低很多,但是,從風險角度來講,銀行存款是要比其他理財方式小很多的,因為其他的理財方式是很有可能拿不到利息甚至是虧本的。
一般情況下,當你去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都會提醒你“投資有風險”,但是當你去銀行存款的時候,是沒有人會和你說這句話的。雖然銀行的存款利息有可能會下調,但是虧本的風險依然可以忽略不計。
第四個原因:雖然想去理財,但是自己手里的錢不夠。
根據監管機構的要求,銀行的理財產品是要以5萬元起步的,如果你沒有5萬以上的資金的話,那么你根本就無法購買理財產品。而對于很多人來講,其實5萬元說多不多,但是說少也絕對不會少,一般的普通家庭,是肯定不愿意拿5萬元出來理財的。
第五個原因:銀行存款能夠提前支取,但是理財續存器內是不能夠提前支取的,必須要存到期才可以。
有很多人之所以選擇存款還不是理財,有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提前支取的問題。雖然理財的續存期很短,一般30/60/90/天,但是如果客戶需要用錢不能提前支取,也是客戶不選擇理財的一個因素。同時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存款只是想著安全,方便,隨時用隨時取,不在乎存款利息。
連中連
2023-11-06 10:00活躍答主1、把錢存銀行,門檻低,收益穩定,安全性高,存取方便。
比起理財(主要是銀行理財產品),銀行定期存款50元起存,不會像理財產品動輒5萬起存,而且購買了理財產品,資金就被鎖定,不到期沒法贖回。我們平常有多少人可以閑置這么多資金?但存款來說,即使未到期支取,儲戶最多損失利息收入,不會造成本金的損失。
而且存款利率是以存入時約定利率為準,不會出現利率變化,我們利息也會減少的情況。
安全性上來說,現在人民銀行要求每家銀行都為儲戶購買了存款保險,單戶50萬以內的存款理賠有保障。
2、大部分的中老年人,對理財的認知上,就是將錢存進銀行。
因為他們知識水平有限,對新生的理財產品,貨幣基金,互聯網金融等理財知之甚少。而且覺著他們看不見,摸不著,不如手握存單、存折這種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放心。
3、很多人,被“理財產品”坑過。
很多人從銀行購買理財產品,結果拿到收的確是保單。支取保單,造成大量本金損失的人不在少數。
4、我們當下所熟知的理財方式,主要就是各種寶寶類、P2P平臺的理財。
對于很多人來說,他們文化水平低,并不懂的怎么使用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去投資理財。而且即使懂得,也不會放心將資金投入到網絡理財平臺中去。
5、沒有那么的資金去投資理財。
大部分人還在為房子奮斗,奔波在溫飽線上。還有中老年人存下的錢叫做“養老錢”,只求先在銀行“攢錢”,并沒有想攢下錢如何錢生錢。
熱度退減
2023-11-06 10:00活躍答主銀行是我們人的生活中經常接觸得到的,在很多人的觀念中,銀行是有網點的就算有任何問題都知道找誰處理,而相對于理財來說,大多都是網上操作給人的感覺就是不靠譜。
在當前銀行的存款基準利率,活期利息在0.35%,定期存款的利息一年期是1.5%,二年期在2.15%,三年期是2.75%。
然而理財的收益率基本在5%或以上,存款跟銀行理財相比,銀行存款利率確實望塵莫及。
現如今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理財產品的多樣化真的讓人眼花繚亂,但是根據數據調查顯示的確有很大部分人愿意將錢存款在銀行,而不是選擇理財產品。
bianzhuankun
2023-11-06 10:00活躍答主銀行是我國最早存在的金融機構,而且有國家信用做背書,自然是被廣大的老百姓認可,尤其是老年人認可,銀行的存款是大眾占比最重要的一種資金配置方式,人的習慣和認知都是長期形成的,這個過程是比較漫長。
另外從安全角度上來說,銀行存款的安全是所有理財中最高的,只要到期了那就會連本帶息一分不少的給到大家。
而理財產品在很多人心中就是覺得看不見,摸不著,存在的騙局性大,風險較大,因此在大多數人腦子里對銀行的信任高,尤其是現在的中老年人。
自資管新規落地后就不再承諾保本保息這一說了,也就是說理財是沒有固定的收益,而是按照投資賺取收益或者虧損來定收益率。
很多人缺少對理財產品的了解,或者承受的風險能力低,有的人通過對理財產品的了解后還是愿意購買理財,而有的人一聽說收益率不保本就不敢承擔虧損風險。
理財產品是線上操作,對于很多人來看覺得網絡都是虛擬的,同時高收益的同時也會伴隨著高風險。
目前有存款的人大多都是中老年人居多,年輕人哪有什么錢存款,基本不要負債就好,比如信用卡,房貸,車貸,網貸等等貸款負債累累的,中老年人有存款而他們追求的是存款安全安穩,同時對于網上操作問題跟不上時代的步伐。
查看其他回答(2)
Copyright?2022 www.intownproservic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2023003120號
風險須知:不同形式的理財行為都屬于投資,投資有風險,請謹慎對待。本站所有信息發布,均不對任何投資人或交易提供擔保,投資人應依其獨立判斷做出決策。
投資交易產生后果請自行承擔,概與本站無關。